什麼是價值投資?
勞倫斯·克尼厄姆
本文摘自2001年出版的《向格雷厄姆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一書,摩根銀行2001年十佳商業讀物。在《向格雷厄姆學思考、向巴菲特學投資》一書中,克尼厄姆把分析重點放在基本面上,分析了由兩位市場大師所創立並定義的那些投資的基本要素。他抨擊了當今的一些投資神話,認為要想在投資中獲勝,必須利用基本事實和有效工具,分析投資企業的投資價值。這本非同尋常的著作,利用大量事實和分析,說明了當今時代市場獨有的力量正在使用股票價格與價值之間的差距變得越業越大,令人信服地解釋了該如何消除這些差距,以及如何通過使用由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創建的商業分析投資方法和投資觀念去發現價值低估的股票。
來自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專家的永恆觀點,由本傑明.格雷厄姆和沃倫.巴菲特建立的經過無數實際驗證的成功的投資策略。克尼厄姆把分析重點放在基本面上,分析了由兩位市場大師所創立並定義的那些投資的基本要素。他抨擊了當今的一些投資神話,認為要想在投資中獲勝,必須利用基本事實和有效工具,分析投資企業的投資價值。
這本非同尋常的著作,利用大量事實和分析,說明了當今時代市場獨有的力量正在使用股票價格與價值之間的差距變得越業越大,令人信服地解釋了該如何消除這些差距,以及如何通過使用由格雷厄姆和巴菲特創建的商業分析投資方法和投資觀念去發現價值低估的股票。來自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專家的永恆觀點,由本傑明.格雷厄姆和沃倫.巴菲特建立的經過無數實際驗證的成功的投資策略。
全文約1.2萬字,需要佔用您半小時的來閱讀此文。
什麼是價值投資?
價值投資多少帶有幾分好奇的意味。它的熱愛者們往往對理念問題很感興趣。他們人熱衷於閱讀商業分析和投資方面的各種書籍並認為這至關重要,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單獨的一本書(包括本書在內)能夠提供關於某一特定主題(當然也包括投資)的所有知識。
當今的投資模式
價值投資再次變得時髦起來了。在20世紀90年代的股市狂潮中,只有少量的投資者仍然堅持自己的投資原則:尋找並投資那些市場價值被低估的股票。大部分投資者靠在市場上投機獲利,他們承受巨大的風險,最後損失慘重,而價值投資者卻倖免於難。儘管投機者似乎可以誇耀他們在短期內的高回報,價值投資者在長期內卻遙遙領先。當前,雖然價值投資理念重新獲得重視,但很多人仍然缺乏一個清晰地概念;什麼是價值投資?當今世界有五種投資模式佔據統治地位:
(1)價值投資者:他們依靠對公司財務表現的基礎分析找出那些市場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公司未來現金流的現值,後面章節中會有討論)的股票。這種戰略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最早由哥倫比亞大學的本傑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和大衛·多德(David Dodd)提出。由於伯克希爾·哈撒韋(Berkshire Hathaway)公司首席執行官兼主席沃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的使用,價值投資戰略在20世紀70到80年代收到推崇。
(2)增長投資者:他們致力於尋找那些經營收益能夠保證公司內在價值迅速增長的公司。著名的投資者兼作家菲利普·費雪(Philip Fisher)在20世紀50年代最早採用這種價值投資戰略的變種。麥哲倫基金經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在80年代對其進行了大膽的擴展。
(3)指數投資者:他們通過購買股票來複製一個大的市場細分,如標普500。格雷厄姆認為這種投資戰略對防守型投資者很有成效。範格爾德基金創始人約翰·伯格(John Bogle)在20世紀80年代推廣了這種戰略。
(4)技術投資者:他們採用各種圖表來收集市場行為,以此來顯示投資者預期是上升還是下降,市場趨勢如何,以及其他的“動力”指標。這種戰略被《投資者商業日報》的創始人威廉·奧尼爾(William O'Neil)大力推崇並在20世紀90年代末被廣泛採用。
(5)組合投資者:他們確知道自己能夠承受的投資風險水平並通過建立一個多元化的投資組合來承擔這個風險水平。這個理論最早在20世紀50年代被提出,並在70年代被一群獲諾貝爾獎的經濟學家所完善。70年代初,這種戰略由於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家伯頓·麥基爾(Burton Malkiel)的著名《華爾街漫步》而開始流行。
所有投資哲學的中心問題都是價格和價值之間的關係。價值投資者和增長投資者認為價值和價格是不同的;指數投資者不確定自己是否能找出這二者的關係;技術投資者只關心價格而不關心價值;組合投資者則認為價格就是價值。
這些不同的信念產生了不同的投資策略:
(1)價值投資者尋找那些價值被低估的股票。
(2)增長投資者尋找那些近期的增長顯示其價值與目前的市場價格相符的公司。
(3)指數投資者認為最保險的投資策略就是購買那些能夠代表整個市場狀況的股票。
(4)技術投資者尋找那些能夠迅速地以更高價格脫手的股票。
(5)組合投資者相信價格與價值是獨立的。價格的變化反映了風險,而投資者應該選擇一個證券組合來承擔所需要的風險水平。
下表展示了這5種投資模式的關鍵原則。
為方便說明,我們舉個例子,假設IBM股票昨天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以50美元/股收盤。在不同的投資哲學下,不同的因素決定了是否應該購買這隻股票。
價值投資者:(1)他們會考慮IBM公司未來現金流的現值及這個現值是高於還是低於50美元/股。(2)只有在現值至少是60美元時,他們才會買這隻股票(價值與價格間的10美元差異代表20%的“安全利潤率”);非常保守的價值投資者甚至會堅持要求更高的利潤率。
增長投資者:(1)他們會關注IBM在銷售額、收益和現金流等相關方面的增長可能性。(2)如果他們認為IBM股票的價值和價格都會在近期向60美元增長則會購買這隻股票。
指數投資者:(1)他們完全不考慮單個股票的價格與價值關係。(2)他們只是簡單地購買基金,由此購買了IBM和幾百隻其他公司的股票。
技術投資者:(1)他們對市場的蛛絲馬跡保持警覺,通過市場線索的分析來測量IBM股票價格在近期向上走或向下走的可能性。(2)如果謠言顯示價格有向上走的趨勢,他們就會購買股票(這群投資者如果在預期價格趨勢是下跌時也有可能會賣空,也就是在當前鎖定50美元的價格並在未來以預期的更低價格購買這隻股票)。
組合投資者:(1)他們認為這一切都是浪費時間,因為IBM股票50美元/股的價格就代表了IBM的當前價值。(2)重要的問題是IBM的風險水平(通過比較IBM股票歷史價格的波動性和整個市場的波動性)是否與投資者的風險偏好相符合。
價值投資和增長投資這兩種投資哲學有所重疊。它們對價格——價值關係有相同的看法。但它們各自側重於強調未來的不同方面。價值投資強調確定股票價值並將之與價格相比較。增長投資則強調由增長帶來的價值並將這個價值與價格相比較。從這個意義上說,增長投資戰略是價值投資戰略的堂兄弟。這兩種戰略的支持者認為投資分析這是可以確定股票價值並與價格相比較的。
指數投資戰略則服務於那些沒有能力或不願意進行價值分析的投資者。這種戰略不需要特殊的技能或幕後分析的努力。投資回報反映的是整個指數的市場表現而不是某些選定的股票的表現。價值投資或增長投資的熱衷者們認為指數投資使那些缺乏技能或時間來進行價值分析的投資者的首選。(儘管如此,知曉價值投資的基本哲學仍然有助於這些被動的投資者們理解哪些因素在驅動著他們的這些一般性投資。)
在價值投資者看來,技術投資者實際是在投機,而不是投資。他們試圖根據投資者的動向來預測價格趨勢,通過研究股票價格變化的歷史模式來提煉出對未來的預測。這種方式實際上應該被稱作一種投資方式,其期限也太短了,不足以成為投資。技術投資對立性投資者來說沒有什麼吸引力,但在市場持續繁榮的時候卻能甚囂塵上。20世紀90年代使大量投資者盲目痴迷技術的巔峰時期。
技術投資的一個分支,稱為“動力交易(momentumtrading)”,在20世紀90年代末風行一時。大部分投機股票價格的攀升更加大了這種吸引。這種方法的採用者們過分自信地以為自己是敏捷靈巧的股票選擇者而沾沾自喜,很多人甚至從來沒有考慮過所投資公司在從事什麼業務,是否盈利,也從不看公司的財務報表。有5年的時間,絕大部分的股票,包括哪些業務搖搖欲墜的公司股票價格都持續上漲,這就更使得這種自我陶醉的情緒不可遏抑。
在這期間,大量的新投資者湧向股市,儘管他們幾乎不懂得如何閱讀一份財務報表或其他投資的基本原理。甚至連經驗豐富的投資者們也開始醉心於蒐集市場謠言與印象而放棄了對事實和數據的分析。無經驗的投資者從來沒有聽說過價值投資這回事兒,而經驗老到的投資者也相信所謂的“新經濟”已經使價值投資不合時宜。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最眾所周知的就是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股市,其虛假繁榮在1929年的“大崩潰”中達到了頂點。
經濟發展的災難促使本傑明·格雷厄姆和大衛·多德總結歸納價值投資的哲學。20世紀20年代末的投資氣氛最顯著的特點就是投資組合管理技術。這種投資方式由內部信息和市場印象所驅動。格雷厄姆通過為投資哲學設定一個清晰地思維框架來幫助投資者們提高投資水平。他的價值投資框架雖然需要價值投資者做出更多判斷,卻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分析基礎。
組合投資戰略是為建立投資哲學框架進行的一個更大膽的嘗試。它的核心假設就是價格等於價值。如果所謂的“效率市場假設”成立的話,價值投資將毫無用武之地。這種情況下,試圖通過購買市場價格低於其內在價值(未來現金流的現值)的股票而無風險地獲取超額投資回報無異於天方夜譚。
在效率市場上,一個公司的業務風險反映為其股票價格歷史波動與其他公司的股價的關聯程度。這一關鍵的投資指標被稱為股票的β值。倡導者們利用β值作為風險度量來指導組合投資者進行最適合於其風險偏好的投資。
組合投資理論向前買進了一大步。它認為人們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證券組合來消除其中任何一隻證券相關的特定風險。任何一隻證券的風險都被其餘證券的回報所抵消。組合投資的精髓就在與分析β值,並設計一個最優的多元化投資組合。人們對這種投資工具有效性進行了大量的數學和計量經濟學研究,得到的各種證據對此理論毀譽參半。
價值投資者對效率市場理論和這個理論所倡導的價格與價值獨立,以及β值是風險的有效度量等說法持懷疑態度。他們的投資記錄也是反對這種理論的一個有效實證依據。市場上湧現了太多的成功的價值投資者,這是效率市場倡導者們無法迴避的。而太多的股票表現出其價格高於或低於價值也使得效率理論無法自圓其說。同時,β值雖然能夠度量價格波動的風險,卻無法反映企業的業務表現或價值。
市場泡沫絕非偶然,而是一個被高速的技術革新和過分樂觀情緒所驅動的市場環境的徵兆。這種樂觀情緒盲目擴張,大群的普通投資者錯誤地以為自己通曉了整個商業和股票市場,而經驗老到的投資者也開始涉足其所不了解的業務領域。
同樣,市場蕭條也不是偶然的,而是一種相反力量的徵兆——新手們開始退卻,而老手也過分畏縮。剩下的人則飽受煎熬,其苦難的程度和持續之長則遠遠超過了市場繁榮時期的喜悅。
價值投資者認為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股票市場都是不可預測的。而唯一有一定把握能夠確認的,是基於公司過去業務表現和現有信息對其業務的長期表現進行的分析。價值投資者通過對這些信息的分析來確認公司價值並將其與市場價格相比較。
價值投資的傳統
價值投資可以部分地認為是一種思維方式,其特徵是習慣性地將股票的價格與背後的公司業務的價值聯繫起來。基礎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價值投資的工具。它產生於以下三種傳統。
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原則是第一種傳統。這個原則要求所購股票的價格必須充分地低於其估計的價值。這種檢測需要進行全面的商業分析。首先,價值投資者利用簡單地過濾手段將備選股票縮小在投資者所理解並有能力進行評估的業務範圍內(這個範圍通常被稱為“能力圈”)。
約翰·伯爾·威廉姆斯(John BurrWilliams)完善了價值投資的第二個核心傳統。這種定量分析的傳統要求對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估計,在計算內在價值時,人們先利用現有數據對公司未來現金流進行保守估計,然後求得未來現金流的現值以此作為公司內在價值。這個原則隱含的道理是:現在手中的1美元比未來的1美元更值錢。
菲利普·費雪添加了價值投資的第三個傳統。這種定性分析的傳統要求投資者們通過仔細分析找出那些具有長期發展前景的公司。一個有前途的公司必然擁有一些獨特的商業特權(別人所不具備的資源或能力),比如消費者忠誠度、無與倫比的品牌認同度和強大的市場影響力等。商業特權同樣也可以是高素質的經理人隊伍。
沃倫·巴菲特將這三種傳統熔於一爐並使其登峰造極。巴菲特採用了綜合性的價值投資方法。他把這種做法簡單地稱為投資,而認為修飾語“價值”純屬多餘。其他的價值投資者則側重的方面有所不同,於是產生了一系列的價值投資模式。但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承認價格與價值不同。
格雷厄姆:價值投資之父
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TheIntelligent Investors)》是這位價值投資哲學的主要創立者和大力倡導者的經典著作。很多人都曾閱讀過此書,它最早於1949年出版並且有很多後續版本。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建立長期戰略和股票選擇的框架來避免投資失誤。
格雷厄姆和大衛·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SecurityAnalysis)》更詳盡地建立起了價值投資的框架(支持者們認為出版於1940年的第2版是最詳盡的版本)。該書強調對資產負債表(資產和負債)的分析以決定公司價值。這本經典著作的當前版本,由其他人重寫,同時也強調了對損益表(收入和費用)的分析以評估價值。
爭論的中心在於這些著作是永恆的經典還是已經過時。其實這兩個極端都是不對的;事實上,他們都是部分正確的。批評家門抱怨說這些著作的最初版本已經過時,因為他們都是強調當時的行業,如鐵路、公用事業和重工業等。其實格雷厄姆也關注與分析資產負債表和資產價值。今天的商業更大程度上依賴於無形資產,而投資群體也在更大程度上關注資產所能產生的現金流而不是其在資產負債表上所佔有的價值。
《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的內容確實多多少少有些過時,其文筆也過於艱深。格雷厄姆同時代的投資者大多數那些專業人士,他們會不辭辛苦地研讀這些著作。而今天的投資者構成則更加多元化,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並且習慣於輕鬆的寫作風格。我們這個時代的信息密度和人們注意力的分散要求更簡潔的作品。
當今的經濟包含了更加廣泛的商業領域,從在線音樂到製藥不一而足。這些領域大大超越了格雷厄姆喜歡用來作為說明的行業。同時,當今的上也採用了更多樣化的資產分類,各個商業領域對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相對依賴程度也大不相同。版權和專利權的價值常常超越了傳統的產業資產的價值。
格雷厄姆的基本原則在今天依舊是適用的。“安全邊際”原則仍然是其基石——購買價格要充分低於價值來避免在資本市場上的損失。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保存資本。支付過高的價格將承受過大的市場風險。這個原則類似於藥品的最高原則即首先不能有害——同樣地,首先不能賠錢。
格雷厄姆把投資定義為:通過有效分析,保障本金的安全並產生足夠的回報(至少等於通貨膨脹率)的經濟行為。他認為其它的行為都屬於投機。這種哲學反對投機,而關注長期的良好經營。他要求對公司進行評估,不管對像是安休斯布什公司還是微軟,或者是其他公司。這種投資原則在短期內效果並不顯著,但在長期卻是回報豐厚。
格雷厄姆提供了一種有十項條目的分析篩選工具用於進行投資對象的選擇。這個分析工具一般用於度量財務能力,另一半用於度量風險的各個方面。財務能力的關鍵是保持一個比較高的流動比例(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和謹慎控制長期負債相對與賬面價值和清算價值的比例。為了降低風險,格雷厄姆設定了謹慎的公司選擇標準:公司股票回報率至少應是高等級公司債券的兩倍,公司當前的市盈率水平應該低於過去5年此比例峰值的一半。
格雷厄姆深知運氣的好壞在投資(在生活中也一樣)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但運氣並不能掌控一切。所以投資的目標應該是在運氣處於低谷的時候如何控制損失。當今的投資者往往不遵循這種原則,他們熱衷於當日交易、通過動力分析來進行投資的策略,以及市場跟風。這些高風險的操作都是試圖通過非價值投資的標準來判斷市場動向。仍然也有投資者沿襲著價值投資的傳統哲學,他們的做法則是緩慢而仔細地建立起一個可控數量的投資對象,而這些投資對像都控制在投資者所熟悉的領域;同時進行資本成本均攤(一種根據設定的時間間隔對特定證券投入規定數量的資金的投資操作方法)。
格雷厄姆將所有投資者劃分為兩大類:防守型投資者和進取型投資者。但不管對於哪種類型的投資者來說,最小化損失都比最大化收益更重要。當損失被控制在最小時,收益也會高於平均水平。
費雪:關注增長的先驅
格雷厄姆關於對公司的財務分析,而對公司管理層素質或商業環境因素關注甚少。費雪擴大了基礎分析的範圍,開始關注這些定性分析的領域。管理團隊對於成長中的公司非常重要,而對於那些正在加速業務轉型和技術革新的公司的風險管理和商業戰略更為重要。
費雪非常看重商業策略對公司的價值的重要性,例如品牌拓展和產品包裝,它們能夠為公司創造價值、經濟商譽和產業高於行業或同業平均的回報率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被利用於這個日趨全球化的世界,公司可以建立起全球性的品牌並利用這個品牌推出新的產品線或拓展原有的產品線。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那些娛樂公司,他們的同一產品有印刷、電影、VHS、DVD和網絡等多種格式以及多種語言的版本。
費雪強調,即使那些價格低於公司內在價值的投資也可能是糟糕的投資,由此他進一步縮小了價值投資對象的範圍。一項業務被價值低估往往不是毫無理由的,例如其管理水平低下。在它看來,當一個價格很有吸引力的投資對象價格我完全被發現之後也會變得平平常常。
在費雪的年代,投資的財富只能產生於兩種途徑:一種是傳統的價值投資(購買那些價格低於價值的證券並持有直至價格等於或高於內在價值),另一種是購買那些定價合理但增長迅速的公司。他的銷售額和利益(今天我們又加入了現金流的考慮)增長之快使得公司能夠從增長中獲得利潤。前一種途徑就是基於格雷厄姆理論的純粹價值投資。後者則是費雪所首先倡導的增長而非價值投資,這也導致這兩種投資哲學的分野。
費雪提供了一個有15項條目的標準來甄選出具有增長潛力的公司,其中就包括公司面臨的潛在市場是否足夠大,以及能否保證今後多年中的銷售增長。讀者不妨考慮一下對於汽車製造商和汽車電池製造商來說市場飽和點有何不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市場擴張的機會對於那些跨國公司來說更加巨大了。他們可以把現有產品推向全世界,也可以根據各地域市場口味的不同推出量身定制的新產品。
威廉姆斯:現金流的作用
一個公司、一隻股票或者其他任何生產性的資產的價值都是其未來現金流的現值。威廉姆斯詳細闡釋了這一點,強調對折現現金流(DCF)的分析,這是今天最為流行的分析評估方法。這種方法的流行,卻也恰恰掩蓋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價值易於定義卻難於度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格雷厄姆和費雪發展起來的分析工具在評估中仍然必不可少。
過度分析靠折現現金流分析的一個危害就是人們易於把股票簡單地劃分為價值型股票和增長型股票兩種。很多專業人士,包括那些在共同基金工作的人都試圖利用這種劃分來差異化他們的產品。但這二者實質上差別甚小。
對於一個公司(或其他任何生產性資產)的價值評估需要估計其未來可能的業績並將這些業績折現為現值,而未來可能的業績則包含了任何能預期到的增長(或者萎縮)。
所以對增長(或缺乏增長)的考慮已經整合到了評估行為當中。這也支持了那種觀點,價值投資這種稱呼其實是多餘的:投資本身就是一項支付價格低於價值的深思熟慮的決定。只有投機者才會指望通過價值增長超過其支付的價格而獲利。如果我們排除這些命名的混淆,價值投資一般被定義為:購買那些低市盈率,低價格/賬面價值比例或高股息回報的公司。但這些指標本身並不能使一個公司成為價值投資的對象,事情並不是如此簡單。缺少這些指標的公司往往也能擁有充分的安全邊際和定性分析的優勢,使其能夠進入到價值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
增長並不直接與價值對等。收入的增長可以意味著價值的增長。但收入的增長也可以意味著費用的上升,而有時候往往費用增長得比收入更快。增長只有在其帶來的收入高於成本的時候才能創造價值。一個需要重新投入的1美元來使得收入增長99美分的公司對持股者來說毫無疑義,他可能是一隻增長性的股票,卻不是一隻價值型的股票。
巴菲特:集大成者
沃倫·巴菲特把這些觀點熔於一爐。價值投資的要素是:對那些在投資者自身能力圈內的業務進行分析以找出那些產生高資本回報的公司(相對與資本成本),然後投資於那些可以以最低成本夠得的公司。
下表總結了價值投資的關鍵人物和他們的主要貢獻。
價值投資的變種
價值投資有很多的變種。這種投資哲學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和能力而變化應用。主要的投資者創造出了一系列的模式。
費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多人將價值投資之父格雷厄姆與增長投資之父費雪相比較。但因為價值投資和增長投資實際上互為孿生兄弟,所以費雪其實是創造了價值投資的一個變種。它們之間的差別只是模式和側重的不同而沒有根本性的差異。
在格雷厄姆和多德眾多追隨者的成功記錄中,最知名的就是巴菲特的隨筆《格雷厄姆和多德式的超級投資者(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他們記錄了一系列的價值投資者,他們都採用了價值投資哲學的某種變化模式。有的投資者分散其投資對象,而另外一些人則把財富集中地投在一組股票上。大部分人都強調在投資前對所投資對象的業務有充分了解,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對所投資和持有的對象業務只需要有合理水平的了解。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布魯斯·格林瓦德(BruceGreenwald)教授出版了一系列的隨筆來更新和完善巴菲特的超級投資者理論。他舉出了大量的價值投資者來強調這種方法的一些細微變種。有的投資者完善了評估的方法,將價值定義為了一個擁有充分信息的實業家願意為購買一個公司的等價資產而支付的金額。另一些投資者將價格的歷史波動與內在公司價值聯繫起來。其他人則將這種創新與更加傳統的評估指標綜合起來以提高投資的規範性。還有的投資者則強調某些催化劑事件,如接管和破產重組等,有助於那些價值被低估的企業發現其真正價值。
在多種多樣的價值投資者和他們各自的投資模式中,那些最嚴格追隨格雷厄姆的往往被稱為存粹的價值投資者。而那些在方法中強調了其他傳統或加進了現代思潮影響的投資者則通常被稱為修正價值投資者。不管稱呼如何,所有價值投資者的共同點都是承認股票價格與商業價值間的差異以及遵從安全邊際的原則。而他們的共同特徵是,都擁有超乎尋常的投資業績。
廣大價值投資者
價值投資者是充滿挑戰性的。確定公司的質量並進行價值估算難度頗大。很多想嘗試學習價值投資的投資者往往轉向了別的選擇——指數基金。這是為適應今天繁忙的節奏而推出的“聰明的投資者”的當代版。
正如指數投資的主要倡導者約翰·伯格所諷刺的那樣,價值投資是次優的投資哲學。對於那些缺乏必須的訓練來進行價值投資的人,伯格的諷刺是適用的。但對於那些擁有價值投資知識的人來說,則沒有比這更優的方法。
我們在此不妨比較過去幾十年中美國市場上兩個最卓越的投資選擇的業績:麥哲倫基金,由彼得·林奇創立,因採用價值投資的變種增長投資理論進行投資而著稱;標準普爾500,代表了伯格的指數投資理論。在1971-2000年間,麥哲倫基金在多數年份業績都超越了標準普爾指數,而且通常是遙遙領先。只有在少數年份標準普爾指數業績領先,並且有時並不明顯。圖1顯示了此對比。
價值投資對投資者智力的要求不高,它的要求並不是天才級別的。但價值投資對常識和良好的判斷力卻有比較高的要求。而培養這些本領則依賴於一個精確的思維框架。實踐者們需要對這個框架進行調整併加以整合來滿足他們自己的特定要求。
價值投資多少帶有幾分好奇的意味。它的熱愛者們往往對理念問題很感興趣。他們熱衷於閱讀商業分析和投資方面的各種書籍並認為這至關重要,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單獨的一本書能夠提供關於某一特定主題(當然也包括投資)的所有知識。
一些頂尖的投資者也熱衷於發表著作來展示他們的成果。格雷厄姆、費雪和威廉姆斯都曾經出書來闡釋他們的交易。而其他人則效仿巴菲特,通過給投資者寫信來詳細解釋他們的投資哲學。
反复閱讀高質量的投資方面的書籍和隨筆能夠拓展投資者的視野。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投資者和作家(包括本書作者在內)的著作以外,關於價值投資值得一讀的書籍還有羅伯特·哈個斯通(Robert Hagstrom)、珍妮特·洛厄(Janet Lowe)、蒂莫西·維克(Timothy Vick)和馬丁·惠特曼(Martin Whitman)的著作。
隨著讀者投資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價值投資將越來越清晰地作為一種投資的基本哲學出現。通過清晰、明確而富有邏輯性的方法來學習價值投資的原理能夠幫助投資者建立一種思想觀點和思維框架,而這種思維框架將更多地成為一種個人哲學而不僅僅是投資分析的工具箱。分析工具確實很重要——本書也將介紹一些關鍵的分析工具,但一種投資哲學的智力基礎永遠是其最顯著的特徵。
價值投資者思想開明。他們不是技工,不僅僅教人們如何操作。他們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分析工具來進行投資。這需要有對歷史、商業、會計的豐富知識,良好的判斷力,基本的心理學知識,以及針對特定商業領域的特殊知識。(例如,針對保險行業的精算知識、針對時尚產品行業的消費者偏好的知識和針對媒介公司的受眾信息偏好的知識等等。)
價值投資可以部分地認為是一種思維方式,其特徵是習慣性地將股票的價格與背後的公司業務的價值聯繫起來。基礎分析的基本原理是價值投資的工具。它產生於以下三種傳統。
本傑明·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原則是第一種傳統。這個原則要求所購股票的價格必須充分地低於其估計的價值。這種檢測需要進行全面的商業分析。首先,價值投資者利用簡單地過濾手段將備選股票縮小在投資者所理解並有能力進行評估的業務範圍內(這個範圍通常被稱為“能力圈”)。
約翰·伯爾·威廉姆斯(John BurrWilliams)完善了價值投資的第二個核心傳統。這種定量分析的傳統要求對公司的內在價值進行估計,在計算內在價值時,人們先利用現有數據對公司未來現金流進行保守估計,然後求得未來現金流的現值以此作為公司內在價值。這個原則隱含的道理是:現在手中的1美元比未來的1美元更值錢。
菲利普·費雪添加了價值投資的第三個傳統。這種定性分析的傳統要求投資者們通過仔細分析找出那些具有長期發展前景的公司。一個有前途的公司必然擁有一些獨特的商業特權(別人所不具備的資源或能力),比如消費者忠誠度、無與倫比的品牌認同度和強大的市場影響力等。商業特權同樣也可以是高素質的經理人隊伍。
沃倫·巴菲特將這三種傳統熔於一爐並使其登峰造極。巴菲特採用了綜合性的價值投資方法。他把這種做法簡單地稱為投資,而認為修飾語“價值”純屬多餘。其他的價值投資者則側重的方面有所不同,於是產生了一系列的價值投資模式。但他們的共同點是都承認價格與價值不同。
格雷厄姆:價值投資之父
本傑明·格雷厄姆《聰明的投資者(TheIntelligent Investors)》是這位價值投資哲學的主要創立者和大力倡導者的經典著作。很多人都曾閱讀過此書,它最早於1949年出版並且有很多後續版本。這本書的核心觀點是建立長期戰略和股票選擇的框架來避免投資失誤。
格雷厄姆和大衛·多德合著的《證券分析(SecurityAnalysis)》更詳盡地建立起了價值投資的框架(支持者們認為出版於1940年的第2版是最詳盡的版本)。該書強調對資產負債表(資產和負債)的分析以決定公司價值。這本經典著作的當前版本,由其他人重寫,同時也強調了對損益表(收入和費用)的分析以評估價值。
爭論的中心在於這些著作是永恆的經典還是已經過時。其實這兩個極端都是不對的;事實上,他們都是部分正確的。批評家門抱怨說這些著作的最初版本已經過時,因為他們都是強調當時的行業,如鐵路、公用事業和重工業等。其實格雷厄姆也關注與分析資產負債表和資產價值。今天的商業更大程度上依賴於無形資產,而投資群體也在更大程度上關注資產所能產生的現金流而不是其在資產負債表上所佔有的價值。
《證券分析》和《聰明的投資者》的內容確實多多少少有些過時,其文筆也過於艱深。格雷厄姆同時代的投資者大多數那些專業人士,他們會不辭辛苦地研讀這些著作。而今天的投資者構成則更加多元化,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並且習慣於輕鬆的寫作風格。我們這個時代的信息密度和人們注意力的分散要求更簡潔的作品。
當今的經濟包含了更加廣泛的商業領域,從在線音樂到製藥不一而足。這些領域大大超越了格雷厄姆喜歡用來作為說明的行業。同時,當今的上也採用了更多樣化的資產分類,各個商業領域對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相對依賴程度也大不相同。版權和專利權的價值常常超越了傳統的產業資產的價值。
格雷厄姆的基本原則在今天依舊是適用的。“安全邊際”原則仍然是其基石——購買價格要充分低於價值來避免在資本市場上的損失。這樣做的主要目的是保存資本。支付過高的價格將承受過大的市場風險。這個原則類似於藥品的最高原則即首先不能有害——同樣地,首先不能賠錢。
格雷厄姆把投資定義為:通過有效分析,保障本金的安全並產生足夠的回報(至少等於通貨膨脹率)的經濟行為。他認為其它的行為都屬於投機。這種哲學反對投機,而關注長期的良好經營。他要求對公司進行評估,不管對像是安休斯布什公司還是微軟,或者是其他公司。這種投資原則在短期內效果並不顯著,但在長期卻是回報豐厚。
格雷厄姆提供了一種有十項條目的分析篩選工具用於進行投資對象的選擇。這個分析工具一般用於度量財務能力,另一半用於度量風險的各個方面。財務能力的關鍵是保持一個比較高的流動比例(流動資產/流動負債)和謹慎控制長期負債相對與賬面價值和清算價值的比例。為了降低風險,格雷厄姆設定了謹慎的公司選擇標準:公司股票回報率至少應是高等級公司債券的兩倍,公司當前的市盈率水平應該低於過去5年此比例峰值的一半。
格雷厄姆深知運氣的好壞在投資(在生活中也一樣)中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但運氣並不能掌控一切。所以投資的目標應該是在運氣處於低谷的時候如何控制損失。當今的投資者往往不遵循這種原則,他們熱衷於當日交易、通過動力分析來進行投資的策略,以及市場跟風。這些高風險的操作都是試圖通過非價值投資的標準來判斷市場動向。仍然也有投資者沿襲著價值投資的傳統哲學,他們的做法則是緩慢而仔細地建立起一個可控數量的投資對象,而這些投資對像都控制在投資者所熟悉的領域;同時進行資本成本均攤(一種根據設定的時間間隔對特定證券投入規定數量的資金的投資操作方法)。
格雷厄姆將所有投資者劃分為兩大類:防守型投資者和進取型投資者。但不管對於哪種類型的投資者來說,最小化損失都比最大化收益更重要。當損失被控制在最小時,收益也會高於平均水平。
費雪:關注增長的先驅
格雷厄姆關於對公司的財務分析,而對公司管理層素質或商業環境因素關注甚少。費雪擴大了基礎分析的範圍,開始關注這些定性分析的領域。管理團隊對於成長中的公司非常重要,而對於那些正在加速業務轉型和技術革新的公司的風險管理和商業戰略更為重要。
費雪非常看重商業策略對公司的價值的重要性,例如品牌拓展和產品包裝,它們能夠為公司創造價值、經濟商譽和產業高於行業或同業平均的回報率的能力。這種能力可以被利用於這個日趨全球化的世界,公司可以建立起全球性的品牌並利用這個品牌推出新的產品線或拓展原有的產品線。一個很好的例子就是那些娛樂公司,他們的同一產品有印刷、電影、VHS、DVD和網絡等多種格式以及多種語言的版本。
費雪強調,即使那些價格低於公司內在價值的投資也可能是糟糕的投資,由此他進一步縮小了價值投資對象的範圍。一項業務被價值低估往往不是毫無理由的,例如其管理水平低下。在它看來,當一個價格很有吸引力的投資對象價格我完全被發現之後也會變得平平常常。
在費雪的年代,投資的財富只能產生於兩種途徑:一種是傳統的價值投資(購買那些價格低於價值的證券並持有直至價格等於或高於內在價值),另一種是購買那些定價合理但增長迅速的公司。他的銷售額和利益(今天我們又加入了現金流的考慮)增長之快使得公司能夠從增長中獲得利潤。前一種途徑就是基於格雷厄姆理論的純粹價值投資。後者則是費雪所首先倡導的增長而非價值投資,這也導致這兩種投資哲學的分野。
費雪提供了一個有15項條目的標準來甄選出具有增長潛力的公司,其中就包括公司面臨的潛在市場是否足夠大,以及能否保證今後多年中的銷售增長。讀者不妨考慮一下對於汽車製造商和汽車電池製造商來說市場飽和點有何不同。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市場擴張的機會對於那些跨國公司來說更加巨大了。他們可以把現有產品推向全世界,也可以根據各地域市場口味的不同推出量身定制的新產品。
威廉姆斯:現金流的作用
一個公司、一隻股票或者其他任何生產性的資產的價值都是其未來現金流的現值。威廉姆斯詳細闡釋了這一點,強調對折現現金流(DCF)的分析,這是今天最為流行的分析評估方法。這種方法的流行,卻也恰恰掩蓋了一個重要的事實:價值易於定義卻難於度量(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格雷厄姆和費雪發展起來的分析工具在評估中仍然必不可少。
過度分析靠折現現金流分析的一個危害就是人們易於把股票簡單地劃分為價值型股票和增長型股票兩種。很多專業人士,包括那些在共同基金工作的人都試圖利用這種劃分來差異化他們的產品。但這二者實質上差別甚小。
對於一個公司(或其他任何生產性資產)的價值評估需要估計其未來可能的業績並將這些業績折現為現值,而未來可能的業績則包含了任何能預期到的增長(或者萎縮)。
所以對增長(或缺乏增長)的考慮已經整合到了評估行為當中。這也支持了那種觀點,價值投資這種稱呼其實是多餘的:投資本身就是一項支付價格低於價值的深思熟慮的決定。只有投機者才會指望通過價值增長超過其支付的價格而獲利。如果我們排除這些命名的混淆,價值投資一般被定義為:購買那些低市盈率,低價格/賬面價值比例或高股息回報的公司。但這些指標本身並不能使一個公司成為價值投資的對象,事情並不是如此簡單。缺少這些指標的公司往往也能擁有充分的安全邊際和定性分析的優勢,使其能夠進入到價值投資者的投資組合中。
增長並不直接與價值對等。收入的增長可以意味著價值的增長。但收入的增長也可以意味著費用的上升,而有時候往往費用增長得比收入更快。增長只有在其帶來的收入高於成本的時候才能創造價值。一個需要重新投入的1美元來使得收入增長99美分的公司對持股者來說毫無疑義,他可能是一隻增長性的股票,卻不是一隻價值型的股票。
巴菲特:集大成者
沃倫·巴菲特把這些觀點熔於一爐。價值投資的要素是:對那些在投資者自身能力圈內的業務進行分析以找出那些產生高資本回報的公司(相對與資本成本),然後投資於那些可以以最低成本夠得的公司。
下表總結了價值投資的關鍵人物和他們的主要貢獻。
價值投資的變種
價值投資有很多的變種。這種投資哲學可以根據個人的口味和能力而變化應用。主要的投資者創造出了一系列的模式。
費雪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很多人將價值投資之父格雷厄姆與增長投資之父費雪相比較。但因為價值投資和增長投資實際上互為孿生兄弟,所以費雪其實是創造了價值投資的一個變種。它們之間的差別只是模式和側重的不同而沒有根本性的差異。
在格雷厄姆和多德眾多追隨者的成功記錄中,最知名的就是巴菲特的隨筆《格雷厄姆和多德式的超級投資者(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他們記錄了一系列的價值投資者,他們都採用了價值投資哲學的某種變化模式。有的投資者分散其投資對象,而另外一些人則把財富集中地投在一組股票上。大部分人都強調在投資前對所投資對象的業務有充分了解,但也有一部分人認為對所投資和持有的對象業務只需要有合理水平的了解。
哥倫比亞大學商學院的布魯斯·格林瓦德(BruceGreenwald)教授出版了一系列的隨筆來更新和完善巴菲特的超級投資者理論。他舉出了大量的價值投資者來強調這種方法的一些細微變種。有的投資者完善了評估的方法,將價值定義為了一個擁有充分信息的實業家願意為購買一個公司的等價資產而支付的金額。另一些投資者將價格的歷史波動與內在公司價值聯繫起來。其他人則將這種創新與更加傳統的評估指標綜合起來以提高投資的規範性。還有的投資者則強調某些催化劑事件,如接管和破產重組等,有助於那些價值被低估的企業發現其真正價值。
在多種多樣的價值投資者和他們各自的投資模式中,那些最嚴格追隨格雷厄姆的往往被稱為存粹的價值投資者。而那些在方法中強調了其他傳統或加進了現代思潮影響的投資者則通常被稱為修正價值投資者。不管稱呼如何,所有價值投資者的共同點都是承認股票價格與商業價值間的差異以及遵從安全邊際的原則。而他們的共同特徵是,都擁有超乎尋常的投資業績。
廣大價值投資者
價值投資者是充滿挑戰性的。確定公司的質量並進行價值估算難度頗大。很多想嘗試學習價值投資的投資者往往轉向了別的選擇——指數基金。這是為適應今天繁忙的節奏而推出的“聰明的投資者”的當代版。
正如指數投資的主要倡導者約翰·伯格所諷刺的那樣,價值投資是次優的投資哲學。對於那些缺乏必須的訓練來進行價值投資的人,伯格的諷刺是適用的。但對於那些擁有價值投資知識的人來說,則沒有比這更優的方法。
我們在此不妨比較過去幾十年中美國市場上兩個最卓越的投資選擇的業績:麥哲倫基金,由彼得·林奇創立,因採用價值投資的變種增長投資理論進行投資而著稱;標準普爾500,代表了伯格的指數投資理論。在1971-2000年間,麥哲倫基金在多數年份業績都超越了標準普爾指數,而且通常是遙遙領先。只有在少數年份標準普爾指數業績領先,並且有時並不明顯。圖1顯示了此對比。
價值投資對投資者智力的要求不高,它的要求並不是天才級別的。但價值投資對常識和良好的判斷力卻有比較高的要求。而培養這些本領則依賴於一個精確的思維框架。實踐者們需要對這個框架進行調整併加以整合來滿足他們自己的特定要求。
價值投資多少帶有幾分好奇的意味。它的熱愛者們往往對理念問題很感興趣。他們熱衷於閱讀商業分析和投資方面的各種書籍並認為這至關重要,因為他們覺得沒有單獨的一本書能夠提供關於某一特定主題(當然也包括投資)的所有知識。
一些頂尖的投資者也熱衷於發表著作來展示他們的成果。格雷厄姆、費雪和威廉姆斯都曾經出書來闡釋他們的交易。而其他人則效仿巴菲特,通過給投資者寫信來詳細解釋他們的投資哲學。
反复閱讀高質量的投資方面的書籍和隨筆能夠拓展投資者的視野。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投資者和作家(包括本書作者在內)的著作以外,關於價值投資值得一讀的書籍還有羅伯特·哈個斯通(Robert Hagstrom)、珍妮特·洛厄(Janet Lowe)、蒂莫西·維克(Timothy Vick)和馬丁·惠特曼(Martin Whitman)的著作。
隨著讀者投資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價值投資將越來越清晰地作為一種投資的基本哲學出現。通過清晰、明確而富有邏輯性的方法來學習價值投資的原理能夠幫助投資者建立一種思想觀點和思維框架,而這種思維框架將更多地成為一種個人哲學而不僅僅是投資分析的工具箱。分析工具確實很重要——本書也將介紹一些關鍵的分析工具,但一種投資哲學的智力基礎永遠是其最顯著的特徵。
價值投資者思想開明。他們不是技工,不僅僅教人們如何操作。他們知道如何選擇合適的分析工具來進行投資。這需要有對歷史、商業、會計的豐富知識,良好的判斷力,基本的心理學知識,以及針對特定商業領域的特殊知識。(例如,針對保險行業的精算知識、針對時尚產品行業的消費者偏好的知識和針對媒介公司的受眾信息偏好的知識等等。)
重要原則總結
歸根到底,價值投資是將常識應用於資本分配領域。前面已討論過的價值投資的一般哲學和關鍵工具可以被進一步提煉歸納。我們可以從中歸納出以下10中價值投資原則。
市場先生原則
價值投資者養成了將價格與價值相聯繫的習慣,他們認識到股票市場有漲有落而單個股票的價格也相應地搖擺。在股票與股票市場的關係中,牛市說明了過度樂觀的情緒,而熊市則表現了過度悲觀的市場情緒。而價值投資者則堅守理性的態度,既不過分樂觀,也不過分悲觀。市場上有的股票價格高於其內在公司價值,有的則價值被低估。儘管從長期來看,這種差異會被填平。但理想的投資策略仍然是積極地尋找那些價格低於價值的投資對象。
商業分析原則
價值投資者從來不會去猜測市場或某一股票是處於高峰、低谷還是其他任何位置。市場上總會有一些股票定價低於其價值,而另外一些高於其價值。在市場態勢強勁的時期,例如20世紀90年代末期,價值投資的機會相對比較少;而在市場低迷時期,例如21世紀10年代中後期,價值投資機會更多。價值投資對象的集合在市場下跌時擴大,而在市場上升時收縮。而隨著悲觀或樂觀的市場情緒的傳播,又會進一步強化這種趨勢。因此,進行商業分析需要具備商業、會計以及評估方法的知識。
合理定價原則
價值投資者從來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去預測股票價格甚麼時候會達到頂峰或谷底。如果價格低於價值,價值投資者就會購買該股票,因為他們知道價格有可能還會進一步下跌。但從長期來看,這個缺口會縮小甚至會逆轉。
能力圈原則
加之投資者會對他們自己的能力進行實實在在的評估。如果他們懷疑自己選擇股票的能力,他們就會迴避。價值投資者知道自己的局限,因而嚴格地定義自己的能力圈。他們會避免投資於不在能力圈內的投資對象,甚至是接近能力圈的對象。這種方法幫助投資者排除了大量的行業,強調將時間和資源集中地應用在研究自己熟悉的公司上。那些甚至都沒辦法界定自己能力圈的人則應該完全避免進行股票選擇。
對於那些想把自己財富的一部分分配到股票投資上的人來說,他們應該選擇一種投資工具,例如共同基金、指數基金或通過一個多元化的退休金賬戶,而不應該投資於某一單獨的股票。儘管如此,這些投資工具仍然體現的是市場的一個子集,因此他們本身也可能是被過高或過低定價了。這就意味著對於這些投資工具仍然可以應用相同的10個原則,只不過可能沒有那麼嚴格罷了。
護城河原則
市場週期波動、價格——價值差異以及過度自信的風險都要求投資者在選擇對象時要非常謹慎。在分析公司時,加之投資者需要明確公司是否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價值投資者會避免投資與那些被產品市場萎縮、行業蕭條、競爭加劇和技術轉型所威脅的公司。公司本身必須被護城河所拱衛,也就是那些能夠幫助公司抵禦這些不良影響的防護因素,比如強勢品牌、基本產品、市場實力以及充足的研發資源。商業特權價值就體現在高而持續的權益回報率。
安全邊際原則
價值投資者們擔心他們在遵守前面五個原則的情況下仍然有可能犯錯誤,於是他們又增加了一條保護措施。基於價格不同與價值的觀點,價值投資者堅持獲取盡可能大的價格價值差異率。這種做法產生了安全邊際,它能有效防止判斷的失誤。儘管這10個原則都不應該被忽視,但安全邊際原則是最基礎和普通的。遵守這條原則也就是遵守了其他9條原則。
姻親原則
21世紀初那些充斥報章頭條的會計醜聞再次強調了誠信這一古老主題在投資中的重要性。價值投資者只會投資於那些由值得信賴的管理人員所經營的公司。投資者很看重經營管理人員在這方面的記錄。歷史記錄並不總是可靠的,但如果有記錄表明某一管理者曾有過違法行為,那也就足以讓投資者將他所在的公司排除。價值投資者會把他們考慮投資公司的管理者想像成潛在的姻親,如果他們都不予願意自己的孩子嫁給該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那麼他們也不會向該公司投資。
精英主義原則
很少有股票或者其他投資對象能夠嚴格地滿足這些原則。價值投資者把自己的投資組合看成是他們所運作的入會限制嚴格的俱樂部,而市場上的公司則是想加入這個俱樂部的申請者。對於投資者來說,錯誤地拒絕公司入會比錯誤地允許入會更安全。那些通過了嚴格限制政策後被邀請入會的公司就會經常收到邀請,因為他們的股票已經成為了應對不測情況的保值物。更重要的是,在各種資產類型中多元化投資組合——同時持有儲蓄賬戶、債券、不動產以及股票——而不僅僅是在股票中多元化投資對象。
所有者原則
所有這些原則累積起來所產生的效果就是使得價值投資者在公司投資中的角色不僅僅是股票的所有者,而且是公司所有者。因此,才有了商業分析原則、護城河原則、安全邊際原則和姻親原則。價值投資要求投資者在選股票時就像一個小業主在對他的商店、農場或者公司作決策一樣。價值投資需要把眼光放長遠,避免像鼠目寸光的交易者那樣迅速地易手。這就是價值投資。
作者:瘋說投資
链接:https://xueqiu.com/7065072765/123300932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歸根到底,價值投資是將常識應用於資本分配領域。前面已討論過的價值投資的一般哲學和關鍵工具可以被進一步提煉歸納。我們可以從中歸納出以下10中價值投資原則。
市場先生原則
價值投資者養成了將價格與價值相聯繫的習慣,他們認識到股票市場有漲有落而單個股票的價格也相應地搖擺。在股票與股票市場的關係中,牛市說明了過度樂觀的情緒,而熊市則表現了過度悲觀的市場情緒。而價值投資者則堅守理性的態度,既不過分樂觀,也不過分悲觀。市場上有的股票價格高於其內在公司價值,有的則價值被低估。儘管從長期來看,這種差異會被填平。但理想的投資策略仍然是積極地尋找那些價格低於價值的投資對象。
商業分析原則
價值投資者從來不會去猜測市場或某一股票是處於高峰、低谷還是其他任何位置。市場上總會有一些股票定價低於其價值,而另外一些高於其價值。在市場態勢強勁的時期,例如20世紀90年代末期,價值投資的機會相對比較少;而在市場低迷時期,例如21世紀10年代中後期,價值投資機會更多。價值投資對象的集合在市場下跌時擴大,而在市場上升時收縮。而隨著悲觀或樂觀的市場情緒的傳播,又會進一步強化這種趨勢。因此,進行商業分析需要具備商業、會計以及評估方法的知識。
合理定價原則
價值投資者從來不會浪費時間和精力去預測股票價格甚麼時候會達到頂峰或谷底。如果價格低於價值,價值投資者就會購買該股票,因為他們知道價格有可能還會進一步下跌。但從長期來看,這個缺口會縮小甚至會逆轉。
能力圈原則
加之投資者會對他們自己的能力進行實實在在的評估。如果他們懷疑自己選擇股票的能力,他們就會迴避。價值投資者知道自己的局限,因而嚴格地定義自己的能力圈。他們會避免投資於不在能力圈內的投資對象,甚至是接近能力圈的對象。這種方法幫助投資者排除了大量的行業,強調將時間和資源集中地應用在研究自己熟悉的公司上。那些甚至都沒辦法界定自己能力圈的人則應該完全避免進行股票選擇。
對於那些想把自己財富的一部分分配到股票投資上的人來說,他們應該選擇一種投資工具,例如共同基金、指數基金或通過一個多元化的退休金賬戶,而不應該投資於某一單獨的股票。儘管如此,這些投資工具仍然體現的是市場的一個子集,因此他們本身也可能是被過高或過低定價了。這就意味著對於這些投資工具仍然可以應用相同的10個原則,只不過可能沒有那麼嚴格罷了。
護城河原則
市場週期波動、價格——價值差異以及過度自信的風險都要求投資者在選擇對象時要非常謹慎。在分析公司時,加之投資者需要明確公司是否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價值投資者會避免投資與那些被產品市場萎縮、行業蕭條、競爭加劇和技術轉型所威脅的公司。公司本身必須被護城河所拱衛,也就是那些能夠幫助公司抵禦這些不良影響的防護因素,比如強勢品牌、基本產品、市場實力以及充足的研發資源。商業特權價值就體現在高而持續的權益回報率。
安全邊際原則
價值投資者們擔心他們在遵守前面五個原則的情況下仍然有可能犯錯誤,於是他們又增加了一條保護措施。基於價格不同與價值的觀點,價值投資者堅持獲取盡可能大的價格價值差異率。這種做法產生了安全邊際,它能有效防止判斷的失誤。儘管這10個原則都不應該被忽視,但安全邊際原則是最基礎和普通的。遵守這條原則也就是遵守了其他9條原則。
姻親原則
21世紀初那些充斥報章頭條的會計醜聞再次強調了誠信這一古老主題在投資中的重要性。價值投資者只會投資於那些由值得信賴的管理人員所經營的公司。投資者很看重經營管理人員在這方面的記錄。歷史記錄並不總是可靠的,但如果有記錄表明某一管理者曾有過違法行為,那也就足以讓投資者將他所在的公司排除。價值投資者會把他們考慮投資公司的管理者想像成潛在的姻親,如果他們都不予願意自己的孩子嫁給該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那麼他們也不會向該公司投資。
精英主義原則
很少有股票或者其他投資對象能夠嚴格地滿足這些原則。價值投資者把自己的投資組合看成是他們所運作的入會限制嚴格的俱樂部,而市場上的公司則是想加入這個俱樂部的申請者。對於投資者來說,錯誤地拒絕公司入會比錯誤地允許入會更安全。那些通過了嚴格限制政策後被邀請入會的公司就會經常收到邀請,因為他們的股票已經成為了應對不測情況的保值物。更重要的是,在各種資產類型中多元化投資組合——同時持有儲蓄賬戶、債券、不動產以及股票——而不僅僅是在股票中多元化投資對象。
所有者原則
所有這些原則累積起來所產生的效果就是使得價值投資者在公司投資中的角色不僅僅是股票的所有者,而且是公司所有者。因此,才有了商業分析原則、護城河原則、安全邊際原則和姻親原則。價值投資要求投資者在選股票時就像一個小業主在對他的商店、農場或者公司作決策一樣。價值投資需要把眼光放長遠,避免像鼠目寸光的交易者那樣迅速地易手。這就是價值投資。
作者:瘋說投資
链接:https://xueqiu.com/7065072765/123300932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留言